掏耳朵是很多人日常生活中的習慣性動作,棉簽、挖耳勺甚至發(fā)卡都可能成為“清潔工具”。然而,這個看似無害的小習慣,卻可能造成嚴重的后果——鼓膜穿孔。
鼓膜是分隔外耳道和中耳的一層薄膜,厚度僅有0.1毫米,一旦穿孔,不僅會引起劇烈疼痛,還可能導致聽力下降、反復感染,甚至需要手術(shù)治療。
近期,醫(yī)院耳鼻喉科接診的鼓膜穿孔患者明顯增多,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因為不當掏耳造成的。那么,哪些掏耳動作最危險?鼓膜穿孔后又該如何處理?
這些掏耳動作最易導致鼓膜穿孔
耳鼻喉專家鄭緒亮指出,臨床上因掏耳導致鼓膜穿孔的案例屢見不鮮,以下幾種情況尤其危險:
1.使用棉簽過度深入:很多人以為棉簽很柔軟很安全,實際上棉簽頭部的棉花可能脫落,而且容易將耳垢推得更深,在用力過猛時直接捅破鼓膜。
2.讓他人幫忙掏耳:請家人朋友幫忙掏耳時,對方很難掌握力度和深度,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意外傷害。
3.使用尖銳物品:發(fā)卡、牙簽、鑰匙等尖銳物品絕對不適合掏耳,這些物品不僅容易劃傷耳道,還可能在突然動作時直接刺破鼓膜。
4.在移動環(huán)境中掏耳:乘車、走路時掏耳非常危險,突如其來的顛簸或碰撞很容易導致工具深入耳道造成傷害。
鄭緒亮專家特別強調(diào):“很多人掏耳是因為感覺耳朵癢或有堵塞感,但實際上,外耳道有自潔功能,大部分情況下不需要人為干預。過度清潔反而會破壞耳道的保護屏障?!?/span>
如果不慎造成鼓膜穿孔,通常會出現(xiàn)以下癥狀:
突發(fā)性耳痛:在掏耳過程中突然感到劇烈疼痛
聽力下降:感覺耳朵發(fā)悶,聽聲音像隔了一層東西
耳鳴:耳朵里出現(xiàn)嗡嗡聲或其他異常聲響
耳道出血:可能看到少量血跡
眩暈:嚴重的可能出現(xiàn)頭暈、惡心等癥狀
很多人認為鼓膜穿孔只是小問題,忍一忍就會好。鄭緒亮專家提醒,如果掏耳后出現(xiàn)以上任何癥狀,都應該立即停止掏耳,并盡快就醫(yī)檢查。千萬不要自行處理,以免造成二次傷害。
鼓膜穿孔絕非小事!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導致以下嚴重后果:
反復中耳感染:穿孔使細菌更容易進入中耳
聽力永久性損傷:長期穿孔會影響聲音傳導
膽脂瘤形成:嚴重時可能侵蝕周圍骨質(zhì)
面神經(jīng)損傷:極少數(shù)情況下可能影響面部肌肉
24小時服務(wù)電話:0851-86521133體檢中心電話:0851-86521133
醫(yī)院地址:貴陽市云巖區(qū)新添大道南段中天花園路口
Copyright © 2022貴陽銘仁耳鼻喉醫(yī)院
微信公眾號
手機版
微信公眾號
手機版